|
新春走基层
1月25日10时30分,随着“110千伏上罗线退出运行”倒闸操作完成,运行了33年的110千伏罗桥变电站正式退休。这个自1987年9月7日诞生,被供电人习惯称为“老罗”的变电站,在默默奉献了12194天后,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式宣告退出运行。
“老罗”的诞生,曾是载入上饶电网史册的一桩大事。
1986年之前,上饶电网仅是一个以小火电、小水电为主的地方小电网,电网结构非常脆弱,电力供应严重短缺。1986年,上饶电网第一条110千伏永平—罗桥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实现了上饶电网与江西主网的首次联网。1987年9月7日,在原上饶市、上饶县交界处,毗邻三清山大道的位置,“老罗”作为连接主网的主要电源点、上饶首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了。那一天,“老罗”身边簇拥着许许多多喜上眉梢的电力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老罗”这一生,见证了上饶电网与上饶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迹。
“老罗”,承担着当时凤凰工业园区及广信区的供电重任。33年的时光里,不变的是,“老罗”持续努力为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为上饶市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同的是,“老罗”的使命逐步变成了为市行政中心及周边相关部分区域提供稳定可靠供电。
供电区域的缩小,见证城市的扩大。1987年,“老罗”周边是荒郊野外,2008年,随着市委市政府搬迁于此,周边开始繁华起来,处处高楼耸立。如今,上饶城市发展从城东延伸到城西,荒地变楼宇、野草成园林,33年的日新月异,“老罗”成了最敏感的见证者。
说它最敏感,是因为城市越发展、“老罗”身上的担子就越沉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罗”面临着设备老旧严重、各种故障频发,供电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等问题。虽然历经多轮改造,但33年工龄在变电站中已属高龄,从线路到设备均已“超龄服役”。
退休的时刻终将到来,历经33年坚守的罗桥变电站也终于卸下了重担。一墙之隔的场地里建起的新站,已经接替了“老罗”的全部供电任务,它仍然叫做“罗桥变”,名字的沿用代表着历史的传承,代表着责任的传递。
新罗桥变建设项目从2020年3月正式启动,国网上饶供电设备部、建设部、项管中心、上饶运维站、饶电建设企业密切配合、精心规划、统筹施工,历经10个月,高质量完成了迁建工程。新建的罗桥变远期建设为2台主变,总容量为10万千伏安,新建24回10千伏出线,2回110千伏线路,呈放射状,覆盖城区用户,且为市行政中心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新罗”的上岗,接过了“老罗”的使命,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电网网架结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电能需求。
目前,全市有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9座、110千伏变电站74座、35千伏变电站141座,年供电量达161.1亿千瓦时,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大美上饶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蒋瑛 祝志坤 本报记者 陈绍鹏